閩東之光丨陸游在寧德

南漈公園陸游像
一、主張薄祭
陸游來寧德當主簿那年,有一天,他來到新修的北門街城隍廟觀光。路上一群群男男女女都備辦了好多好多供品,有的人還抬著全頭豬,整壇酒來祭神。當他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婦人也艱難地提著一籃供品和香燭向城隍還愿時,心里更不是滋味。一路上他都在苦苦思索,怎么樣才能制止這種無謂的鋪張浪費。
回到縣衙后,縣令陳澤正吩咐下來,要他寫一篇慶賀城隍廟修建完工的紀念文章。他是屬員又不便推辭,只好勉強寫了一篇應景文章。更有意思的是在紀念文章的后面還另外寫了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大意是說:神靈是虛無的,敬神也是感人的。然而正直的人才能成為神,因此神也應該是正直的,人們不必在祭神上鋪張浪費。祭神的人即使準備再多的供品,也只能說明他為了自己求得福蔭,不惜向神明進行賄賂,這是跟神的意愿相違背的。最后,他還表示:我的這段文字提請知縣參考,也用以隨時提醒我自己,并且愿意同全縣百姓共勉。當時寧德百姓知道主簿陸游主張供神要薄祭,反對鋪張浪費后,先前那種闊綽的祭神風氣就改變得多了。

寧德城隍廟
作事奸邪,任汝燒香無益。
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
二、不求聞達
陸游在寧德任主簿期間,因為實行善政,還想方設法解除民間疾苦,所以受到寧德百姓的愛戴。當時的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樊茂實十分器重他。樊茂實曾經對人稱贊陸游,說他是“有聲于時,不求聞達”。大意是說,陸游雖然在社會上已經很有聲望,但他能講究實際,不圖虛名。一天,樊茂實通知陸游說,我準備向上級保奏并推薦你,你定個時間來福州找我領取奏狀。領了奏狀還要親自把它送到都城臨安吏部衙門投遞。(按宋代官場推薦官吏的辦法,是要被推薦者拿著推薦者為他所寫的嘉狀,親自送到南宋的都城臨安吏部衙門去投遞)。同時,還可以順道回家鄉(xiāng)紹興看看。
事后,過了好久,陸游始終未去樊茂實處領取奏狀。有一次,陸游從寧德專程去福州看南臺浮橋時,順便拜訪了這位上司老友,還是一句不提奏狀的事。倒是樊茂實記起了這樁未了公務,便當面催問他,為什么遲遲不來我這里領取奏狀?陸游回答說,如果學生我領了奏狀,怎么能算是“不求聞達”呢? 那樣一來,豈不是辜負了大人你的一番美意嗎?”樊茂實當場被說得啞口無言,結果也拿他沒法。
三、釋民重負
四、保護文物

羅源縣“才翁石”(圖片來自網絡)
陸游多才多藝,不但是位著名的愛國詩人,而且還是書法藝術上的名家高手。因為這樣,他對歷代書法家的珍品佳作總是愛不忍釋的。
南宋紹興二十八年,陸游在寧德任主簿時,曾經去過一趟福州。他取道寧羅官路,經過羅源走馬嶺時,突然發(fā)現(xiàn)路旁一塊長滿雜草的巖石上,隱隱約約地露出“樹石”兩個草書大字,字體奇古可愛,一下子就把他給吸引住了。陸游馬上叫隨從上前剔除雜草,經過細心拂拭,逐字辯認,才漸漸顯現(xiàn)出了“才翁所賞樹石”六個草書大字的摩崖石刻。原來這是北宋詩人、草書名家蘇舜元題刻的。陸游如獲至寶,越看越愛,久久舍不得離去。當他回到寧德后,隨即向縣令陳澤談起自己此行的重要發(fā)現(xiàn),同時建議上司撥款修建圍欄,把走馬嶺上蘇才翁的書法珍品永遠保護下來。
五、表彰孝廉

寧德“十八坊”老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生活于寧德的老一輩人可能都見過,在北門外青池頭的坊兜地方,曾經豎立有十八座石質牌坊,中間有一座“孝廉坊”是南宋時在寧德任主簿的陸游為寧德孝廉陳嗣光籌劃建立的。
南宋紹興二十八年,朝廷下令通知各地舉薦廉。當時,家在城關的陳嗣光表現(xiàn)很突出。他雖然家境貧寒,但為人十分廉潔,對非分之財絲毫不沾,而且經常想法周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他敬老尊賢,對自己的雙親又十分孝順,這些事跡深深地感動了陸游。他不但事前主動向上司建議把陳嗣光的孝廉事跡推薦上報,事后又積極倡議并主持集資為陳嗣光建立一座孝廉牌坊。據(jù)說,陸游一向扶持正直醇良文人學子,在寧德立坊旌、表孝廉陳嗣光這樁小事上,也可以見到一斑。
(摘自《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寧德市分卷》1991年4月)
來源:寧德市蕉城區(qū)文化館
編輯:藍青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藍青